当前位置: 当前位置:首页 > 百科 > 手里的老破小,要不要降价卖? 正文

手里的老破小,要不要降价卖?

2025-04-05 07:22:37 来源:新闻动态网 作者:春晓 点击:1262次

我生于徐汇长于徐汇,和许多土生104一样,从小逛最多的商圈不是南京路淮海路,而是徐家汇,对这里有别样情愫。早年徐家汇是上海最高大上的法租界西南角与华界的交接地带,可近似理解为今天六百、太平洋在租界,对面美罗城、东方商厦在华界,并不算标准上只角。改开后,徐家汇和五角场、真如、花木组成F4——四大城市副中心。2000年后,花木成了浦东高大上的居住板块。2010年后,五角场也起来了,带领杨浦逆袭虹口。真如长期烂泥扶不上墙,这两年才开始有点起色,但争议依然很大。只有徐家汇,90年代就已崛起,一度和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并称四大商圈,写入我小学时的乡土地理课本。2000年,是徐家汇的高光时刻。1999年底,高大上的港汇广场开业,无论营业面积、建筑规格还是入驻商家档次,一下把整个徐家汇商圈拉升一大步,再和周边东方、太平洋、六百、汇金、美罗城、汇联、新路达连成一体,徐家汇坐稳三大商圈之一的交椅(彼时四川北路已走下坡路)。然而2010年后,随着电商普及,双十一销售额连年暴涨,以卖服饰为主的传统线下商业面临巨大压力。消费者更需要的是场景式/体验式消费,吃喝玩乐成了主角。至于买衣服鞋帽,线下试着合身,转手淘宝下单。更糟的是,与其他年轻商圈比,徐家汇因城市界面过早定型,再要跟上时代,持续更新,就显得后劲不足。线下流量,被打浦桥日月光、环球港、莘庄南北广场、南方商城商圈、吴中路商圈、七宝万科、前滩太古里等规划更先进,占地更大的商圈持续虹吸。除了美罗城吃掉百脑汇后,成功业态转型,成为上海时尚地标,港汇专注顶奢影响较小,其他几家传统百货,都日渐衰败。大概10年前起,唱衰徐家汇的声音,络绎不绝。空有三铁交汇,城市界面却尽显疲态。廉颇老矣,能否撑住这昂贵房价?我也一度怀疑:曾经无比辉煌的徐家汇,今日是否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?毕竟,徐家汇是90年代才崛起的后起之秀,没有南京路淮海路那么悠久的历史底蕴,也不像巨富长堆满历史保护建筑,道路永不拓宽,两侧百年梧桐,天然具有不可复制的稀缺性。徐家汇,真能永不过气?直到最近看到六百夷为平地的新闻,我才彻底想明白。正因为徐家汇这些商场不是历史保护建筑,发现业态落后,挣不到钱,自然会推倒重来!毕竟和地皮价值相比,钢筋水泥那点成本,算得了什么?眼下,不仅六百已整体拆除,将会重建新的综合体,隔壁汇金和对面汇联也在逐层改造。东方商厦也准备推倒重来,盖一座200米高的新地标式综合体。加上已关门扩建的太平洋百货,以及即将建成的浦西第一高楼徐家汇中心。到2028年前后,整个徐家汇商业形态将焕然一新,整个商圈的空中景观连廊将完全连成一体,加上地铁通道加持,地上地下皆可通行。相比传统商业街,当代人更喜欢集中在一个大型Mall里满足所有需求。而徐家汇以地铁换乘站为中心的环形辐射状商业布局,天然比南京路/淮海路这种线状商业布局,更符合今天消费者的胃口。加上N个不同档次风格的大型Mall汇聚在一个同心圆周围, 又比郊区新建的单一大型Mall,更有逛头。新宿涩谷池袋,皆如此。2027年后,哪怕对比梅恒泰+太古汇+静安嘉里+久光的南西-静安寺商圈,徐家汇商圈的魅力,也不见得暗淡几分。还是那句历久弥新的楼市箴言:地段、地段、还是地段!上海城市现代化改造已基本定型,途径陆家嘴的19号线建成后,规划中不再有新线路经过4号线内的核心城区,3线换乘站很难再增加,之前在 一文里专门分析过,3线换乘站就那几个。徐家汇在交通上的枢纽地位,不可能改变。再看位置。徐家汇紧挨着梧桐区,区域内和周边顶级教育医疗资源高度集中,到静安寺3站地铁,南西4站,人广5站,到更宜居的后花园徐滨也就3站。别说外环外的房价高地七宝莘庄根本没法比,当年并列的其他三个副中心也望尘莫及。其实徐家汇面临的问题,寸土寸金的上海第一商圈南京西路也遇到过。但只要地段够金贵,继续拆就是了啊。太古汇、静安嘉里,还有正在建设中的张园,都这么来的。已经建成的,也会继续改造,像恒隆、城市航站楼、四季酒店……说白了,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,哪怕一度落后于时代发展,早晚会涅槃重生,而且确定性极高!有此感慨,是因为这些年房产圈有一种新论调,觉得地段没以前那么重要,住宅品质才是王道。因为少子化,中国未来不缺房子,甚至连核心区房子也不缺,缺的是好房子,所以更强调有没有会所泳池,装标贵不贵,外立面是不是铝板玻璃大理石……为证明这个理论,会举例很多黄金地段老豪宅这波跌惨了。比如南西板块的中凯城市之光,小陆家嘴的 仁恒滨江,20年前都是广受追捧的豪宅,如今价格大跳水。但仔细想想,这种投资逻辑站不住脚。20年前的豪宅过时了,现在富人看不上,所以都去打新,那现在这些炙手可热的新豪宅,20年后一样会大幅折旧,外立面暗淡,会所凋敝,显得设计落后。特别是未来20年,人类确定无疑将走入AI时代,现在这些设计理念先进的楼盘,有多少真正用到AI技术?或者说,现在的AI技术,有多少能在房屋建造、装修、使用过程中,被成熟运用?20年后,就像你看不上20年前的老豪宅一样,新一代00-10后富豪,一样看不上你现在满心欢喜的豪宅。这世界遵循熵增定律,事物一定会从规律变混乱,人一定越活越老,皮肤越来越松弛,房子一定越住越旧,毛病越来越多。这种把“新”、“豪”、“靓”这些天然的贬值性投入作为核心诉求的房产投资理念,提出的是不可能解决的伪命题,给出的解决方案更不可持续。按这么分析,是不是市区老破小比郊区高大新,更有投资价值呢?关键还是要房子本身特性和购房者需求匹配。富人(上海2000W+)的预算,足以在地段、小区、面积都达到较为满意的水平。尤其那些预算三五千万的真土豪,地段哪里都能挑,面积当然也要够大,关键就在小区新旧品质的选择。那些地段很好,面积够大的老豪宅,就容易被新贵pass。从长期保值升值角度看,买豪宅新盘不一定是最佳选择,因为有实力买豪宅的富人,眼光也最挑剔,20年后不一定甘愿做你接盘侠。除非你的地段具有不可替代的唯一性,比如一线江景房。如果是朝南看江,江对岸还很繁华,就更稀缺了。高级中产(上海1000-2000W)的预算,不足以 地段、小区、面积都随便挑。地段想买市中心,房龄又要新,只能买到100多平的三房或四房,大平层别想了。想要大平层住的爽,要么地段差一点,要么房子旧一点。想住别墅,那就只能去郊区了。高级中产会怎么选?多数人怕还是会优先追求更好的居住环境带来的生活品质。面积不能小、小区不能差,位置可以不那么中心,只要周围配套成熟就行。这么一来,最受冲击的还是那些位置好、面积大,但是房龄老的市区老破大。初级中产(上海500-1000W)的预算,选择小很多,大多数人会优选什么呢?我觉得是居住刚需,也就是面积。至少得有个三房,至于地段和小区环境怎么排序,因人而异。这么一来,最受冲击的是市区老破大和郊区高小新。最后,(自认为的)穷人预算在500W以内,甚至300万以内,这在外环内基本买不到什么好房子,即使能买到90平两房,小区也是很旧的那种。预算有限,和初级中产一样,也会优先考虑居住刚需,面积不能太小。至于地段和小区环境,一般会优选地段,也是出于实用性考量。这里说的地段当然不是市中心黄金地段,哪怕城乡结合部,也要尽可能近地铁,方便通勤搬砖。小区旧一点?没事,房子装修一下就行,你又不睡小区绿化带~站在这批底层购房者视角,最受冲击的是郊区高小新。发现没?综合来看,最容易被嫌弃的是市中心老破大和郊区通勤不便的高小新(郊区旮旯角落的老破小更没人要)。反之,市中心高中新(100-150平),和郊区近地铁配套齐全的高中新/老破中,未来的潜在市场需求最大。这是购房市场,租赁市场则不同。租金回报率最高的,反而是市中心老破小。相比郊区近地铁老破小,市中心老破小更卖不出价钱。因为想买市中心的,预算相对偏高,往往对面积和小区品质要求也更高。目标对准郊区的,本就预算有限,实在没得选,老破小也只能硬着头皮上车。所以市中心同板块老破小和高大新的价差,大于郊区同板块老破小和高大新的价差。另一方面,租客更看重生活工作方便,愿意为市中心好地段(减少通勤时间)支付更高溢价。大部分租客是收入不高的未婚未育打工人,本就为了赚钱临时找个地方睡觉,没把这里当家,所以 面积和房龄 ,都 不重要,只要空调冰箱热水器配套齐全,别漏水漏风,装修也还看得过去就行。如果收入大幅提升,实现阶层逆袭,那还租啥房子啊,一般人都会买房,给自己一个安稳的家。一减一增,市区老破小的租金回报率,反而显得相对较高。另外还有潜在拆迁红利。比如随着徐滨这些年强势崛起,徐滨核心区土地也基本用尽,夹在徐滨和传统高大上梧桐区之间的老公房(东安新村,日辉新村等)就特别扎眼,简直暴殄天物,不可容忍,动迁是迟早的事。所以如果你手里持有的是市中心老破小,即使不住,也不用着急脱手,因为租金回报率勉强凑合,准没将来还会拆迁。市区老破小最大的对手,不是周围的高小新或老破大,而是未来政府可能大规模推广的保租房——地段和你一样,房子比你新,租金可能还比你便宜。这个角度看,同样地段,老破大不如老破小,老破小不如高新小,高新小不如高新大,高新大不如高新中。眼下纯投资的话,买豪宅不如买好地段的高中新(100-150平三四房),因为总价更低(别超2000,最好控制在1000-1500以内),完美避开所有刚需段客群,不与未来可能的大规模保障房竞争,潜在客户更多,就算20年后变旧,相比两三百平的老豪宅,也还是更容易找到接盘侠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作者:春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头条新闻
图片新闻
新闻排行榜